备受父母关注的2015年上海高中国际课程班和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招生策略及计划昨天公布。记者对比去年策略后发现,本市普高国际课程班试点学校名单中,公办学校降低了一所,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退出今年的国际课程班招生,格致中学的招生规模“缩水”。而部分民办学校也缩小了招生规模,但扩大了非上海生源的招生比率。
一所高中退出国际课程班招生
为规范普高引进国际课程的实践与管理,借鉴国际课程经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去年本市21所中学获批拓展国际课程班试点,其中公办11所、民办10所。在收费方面,这类公办高中国际班不可以收取任何额外成本,即学费与普通学生一样。
去年,这批国际课程班着实火了一把。现在,它们却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由于此前教育部多次发出信号,要“收紧”普高开设的国际课程班,但有关指导文件一直未落地,这让部分公办高中进退两难。2015年开始,全国各地都在纷纷“收紧”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今年1月深圳教育局下发公告,没“牌照”公办学校,今年起不再新招国际班学生。去年,北京和武汉教育部门都表示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从昨天公布的招生策略及计划来看,大部分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的招生与去年一致,但也有变化,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退出今年的国际课程班招生。而格致中学今年国际班的招生计划也降低了1/3。一位老师透露,今年国际班招收的40人都将在该校奉贤校区学习,缩减规模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供本部学生走班,与改造和建设革新实验室。
而10所民办学校中,有3所学校缩减了招生计划。除此之外,有2所学校扩大了非上海生源的招生比率。业内人士剖析,教育部一直在给公办高中国际班念“紧箍咒”,各校对此也不抱乐观态度。
是不是取消公办高中国际班各方看法不一
已开设的公办学校国际班到底该何去何从?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提出三种走向:其一,全部取消,由民办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国际班;其二是部分保留,但要加以规范;其三是取消国际班,推出国际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国际课程班,由学生自主选修。这种做法,是把国际课程作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同时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不再单设国际班,而是学生依据选课状况走班。
对于是不是应“一刀切”取消公办高中国际班,各方利益主体也持有不一样的看法。本市一位校长提出,现在高中优质资源基本集中在公办高中,学生、父母对公办高中举办国际班非常信任,全交给民办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办,水平参差不齐,假如监管不力,师资、课程问题也会会比较突出。
熊丙奇建议,从长远看,公办学校应把国际化的重点,放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假如一所公办高中能开设二三十门国际课程,融入到学校整个办学体系,供学生自由选择,这对海外优质资源的引进,会更有效。
但也有业内人士预测,公办国际班将呈现渐渐萎缩的态势。他觉得,公办高中还是要回归提供教育公共服务,而国际课程班应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要。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有媒体采访教育部有关人士后报道,经过两年多的调查,教育部有关部门已起草了公办学校拓展国际教育的有关指导建议,该建议或于今年上半年下发。
提醒:“两条腿走路”多数行不通
记者发现,尽管政策在收紧,但这好像并没影响学生考试报名国际班的热情。多位招生老师反映,国际班报名的热门程度不输去年。有个别热点高中,考试报名国际班的学生居然占了自主招生报名人数的一半。
“有的学生抱有‘两条腿走路’的幻想:既可出国,也可参加国内高考考试,进退自如。”对此,多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劝父母“去世了这条心”。一位负责老师坦言,只学4门必学国家课程,根本不足以应付高考考试。如果是国际、国内课程双管齐下,还要达到高考考试水准,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根本是没办法完成的任务。
还有的考试报名国际班的学生,则是奔着这所高中去的,由于这部分学生自招预录取后,中考成绩只须达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招生批次最低控分线就可被录取。一位老师提醒父母,国际课程班的门槛并不低。
记者查看了华东师大二附中官方网站发现,该校国际课程班2014年首批39名学生中考均分超越592分,600分以上10人。网站还特别提醒学生,“国际课程班学生因全部提前预录,学生考试状况总领会有下滑,这个分数确实说明国际课程班学生其实达到了二附中卓越学院水准,估计今年分数会更高”。
“不管将来公办国际班的命运怎么样,学校都会对在读学生负责到底。”针对父母对国际班将来进步不确定的担心,多位老师抛出“定心丸”,既然这届已经开始招生,学校就必然会保质保量地办好,直到学生毕业。